Archive for April, 2012

话不多

Posted: 21st April 2012 by Jiang Helen in 8000公里之外

一 亦舒说,许多人以为移民是生命新的阶段,其实不过是旧生活的延续,况且要同陌生环境搏斗,更辛苦百倍。当一个人久了,并且总呈现出放空状态,慢慢就变成了习惯。这种搏斗和幸苦不是物质上的,更多是心理上的。战胜并且适应环境,并非一个人内心必须要多强大,其实完全是习惯使然。寂寞是第一大课题,直到能在那种会把人杀死的安静中以安静来和它对峙。很多时候上msn看到期待看到的那个人,但从来不是绿的,忙碌的红,离开的黄。但知道有个人和你无时差地存在着,无论他是在做自己的事还是和别人说话,只要有这个存在足矣。内心就能在瞬间平稳下来。搏斗的过程从兴奋到抱怨到焦虑到丧气到振作到颓废再到振作直到无所谓,每个步骤都必不可少,每个步骤都不能颠倒,完完整整地来上一回,这个过程的百般辛苦便了然于心。任何局外人,都很难真正了解。 二 前几天见law tutor, 从Mr. Bo聊到了Human rights,她说,中国最需要的不是human rights, 那些HRO或多或少有意识无意识地在使中国falling apart. 中国最需要的是pull together.因此应该prioritize economic and social rights。这才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在没有后者的地方,只强调前者只会令abusement无可避免。作为一个非国人,能够看到多数国人都看不到的事实,得出一针见血的结论。今日社会人们或是唱唱反调,或是对某观点一哄而上,清楚的头脑似乎在这样的环境下都无法存留。普世价值观和道德制高点成为超越宗教和社会现实的领导者,带领人们奔向god knows where的地方。奔跑的人们,兴奋而自豪。当今的渔夫和千年前的渔夫一样,社会环境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其一贯的命运。 三 “看电视和上网给人一种热闹的假象,关掉机器后人会感到特别孤独,容易导向忧郁;只有本来就是单人行为的读书,才能把令人低沉的孤独变为自甘寂寞的幽独。” 一个人的时候多了,安静的时候也变多,无论走多远,话也多不了了。

此间的非少年(二)

Posted: 10th April 2012 by Jiang Helen in 8000公里之外

此间系列,没有什么连贯的主题,只是企图将“此间”的人,“此间”的人的状态连接起来的一种表达。 四 苏格兰的天像永远被云坠着,那种牵拽拖累之感异常明显。下雨更是过于经常的事情,经常到出门前不再看天气预报,出门后也不再打伞。但是最近才发现,这么频繁地下雨,却是不打雷的。于是雨下的再大也没有下雨的感觉,因为它下的悄无声息。这样的雨也从来不会让人产生一种离世之感——而在打雷下雨时,你会想抱着一本书躺在窗边就这样暂时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中——在那轰隆隆和哗啦啦之间你能闻到泥土的味道。 苏格兰的雨就和少年的存在一样,少年在某个时空的存在与否对其他人并没有意义。少年很早便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稍微显得稚嫩轻狂些。这个结论很自大,少年对他人的意义和他人对少年的意义却无法划等号。也许不想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也许仍对很多理想主义怀抱幻想。少年不会知道什么时候和别人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又是何时被孤零零地抛下。什么时候为什么都不知道。关键是,抛下少年的人亦不自知——真的么?那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的眼神和言语,让少年真的以为抛下他的人不自知,又或者不在乎?总之,少年是个死较真的人物,他很难对一件事就那么不经意的抛开。他会死死地盯住事物的来路,然后眼光一追到底。所以他放不开,装不了,过不去。 五 如果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让少年好好发泄,一种方式让少年好好发泄,那么就是对着键盘,开着这个页面。与其说是发泄,不如说是把突然进入到脑子里的所有东西悉数写出,不做整理,不排列顺序,就在这样一种自然的状态中,变成了一排排的字迹。少年需要的就是那么一种形式,对着不知道是谁的人们,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全都倒出来,然后抱臂用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说,你看,就这样;我可以和很多人说这些事,但是我选择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