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未分类’ Category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WHEN REPOSTING! THANK YOU!] Background page: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3/11/07/chinese_women_defend_the_vagina_monologues   17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should have never imagined themselves being pushed in the spotlight even before staging the show “Vagina Monologues”. I wonder whether they regret such participation after experiencing the trolling on the Internet, silence from their home […]

IT’S ALL ABOUT TEMPER MANAGEMENT

Posted: 9th April 2013 by Jiang Helen in 未分类

Picture this before reading below: You were extremely thrilled about a new job after having gone through endless testing and multiple interviews. You shared the good news with close friends when one of them just made you regret having mentioned it at all. You were then asked about the details, you were about to answer […]

【写给你的欧洲2】故事的开始

Posted: 14th June 2012 by Jiang Helen in 未分类

每天都发生着太多的故事,也有时什么也没有发生。没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去看别人的故事,像自己站在他们身旁一样,经历着并非自己身处维度的故事。我喜欢听故事,喜欢有一肚子故事可讲的人,喜欢把故事讲的像故事的人。但我却一直欠缺这样的能力或是行动力。常常是,多少话语在嘴边,多少情感即将溢出,在临界的瞬间,便被理性和现实感强压下去,将它们重新生生吞入心底。像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的骆驼一样,我便欠缺这样一根让我打开心绪放下一切的稻草。直到最近,我终于自觉那些被压进心底的每个故事都有它不得不被讲出的理由,心里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空间承装,无论沉默地埋葬还是默默地赏玩,都不如它们肆意流淌出来顺当。我不是个会讲故事的人,那么就让这些故事自己一章一片地拼起来,让它们以舒服的姿势在阳光下伸展肢体,直到把沉积许久的霉味晒掉。 吴念真老先生是个会讲故事的人,生活过的村子里的每个人每个角落每种心情都被笔间的力量凝聚成剪影,那些人那些事便永久地停止在那一刻,人不老去,悲伤永在,笑声悬空,阳光不褪。看着老先生的文字,心里好不容易抑制住的情绪又一次翻涌。有没有能够永远停留在我笔下的人事?有没有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靠记忆和笔尖支撑?人们和他们的故事都变的那么快,除了执拗地用文字乞求他们留下,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动摇他们坚定的流逝的心。 欧洲一年。始料未及的一年。机会就这样降临,命运给了我一个迟到的间隔年,给我的20岁带来太多的惊喜、沉重和成长。欧洲在我接触世界之初就如梦境一般。命运在我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拨转转盘,直到今日,扭身一看,那些断断续续的不明了终于渐渐串成了线。像被特殊药水浸过的画作,时机所至之时再用药水一泼,登时使人瞠目结舌,不得不相信面前的神奇源自真实,并且早就被安排停当。背包来到欧洲,用自己的步伐迈在欧洲的每寸土地上,看到的一切并非真实,而是把梦境中的似曾相识重新来过。似曾相识的街景,似曾相识的人们,似曾相识的心境。在这样的世界中,内心从来难以平静。经常许久才平复的心就被一句话、一个景象、一个人再次搅动。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手持通行证在两个世界中出入自如的人,但却并非如此。我时而混淆它们,时而合并它们,时而困身于其一。不是因为二者太过相像,而是很多时候无法相信自己的判断,无法说服自己到底身处哪一个世界。也许根本不需要辨别,也许它们就像思绪一样持续流动,看到的也只是瞬间的表象。它们随着我的思绪游移,用多变的形态组成不同的故事,变换着,流动着,是为了更为接近隐藏的世界。 伍迪艾伦的欧洲三部曲用三个故事讲述了三个城市,而非相反。巴黎,巴塞罗那,罗马。千万种性格如何在几十分钟内尽述?只要到那里就好,只要脚底踩上坚实的土地,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变得异常敏感,千万个故事就在一呼一吸中进入了你的心肺,流动在你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你的身体会引导你见到你,让你讲述起自己的故事。

【请让我绝望地坚守】11/12欧冠决赛之后

Posted: 20th May 2012 by Jiang Helen in 未分类

当拉姆依然坚持着,向沮丧的队友挥挥手,口型好像在说“Komm’, komm’”, 我知道他是在强忍着泪水,用最后一点力气和尊严带领队友完成作为亚军的最后一项任务。 麦子坐在草坪上看着捧杯的切尔西,眼神里有羡慕,有郁闷。他拿起身边的水瓶,把苦水和泪水一起咽下。 小猪从踢失点球的那一刻起,头就再没有抬起过,他用球衣将自己的头深深地包裹住,多希望再抬头看的时候,一切都会不一样。 罗本,奥利奇,诺伊尔从切尔西中间走过,面无表情。 里贝里,穆勒敷衍地拍了拍切尔西球员的手,只想快点回更衣室,快一点。 从比赛开始到结尾,紧张得心跳过速,多少次都不敢看屏幕。无论拜仁踢好踢坏,不到哨声结束的那一秒,我的心从来难以放下来,真的不放心。83分钟我多希望我们赢了,海帅换下穆勒的那一瞬间,还是让人心里颤抖了一下,这一切来得太早了。89分钟切尔西的封杀,角度极像,几乎照搬了83分钟拜仁的进球,心里倏地一凉。加时罗本射失点球的一瞬,我依旧认为我们还有希望——直到小猪的点球被扑出。 我们已尽力。安联主场,踢掉了那不勒斯巴塞尔马赛皇马,与皇马点球鏖战我们笑到了最后,奔向慕尼黑的道路铺满鲜花和仁民的微笑,因为我们终于回家。我穿上球衣,内心充满喜悦和力量,也曾想过无数次在家捧杯的狂喜,马林广场和安联周围红色的波浪和飘动的旗帜,以及夙愿终偿的满足。然而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只剩下固定的几个表情:茫然,失望和哭泣。 我承认从踢点球开始我就难以说服自己拜仁一定能登顶,尽管那种力量一直支持着我,还有希望在前方。德罗巴进球的一刻,我还是忍不住哭了出来。为了finale dahoam,我们等了多久,怀揣多少希望。下一次这样的机会,我们还要等多久?120分钟,多少种可能性:要是我们守住了89分钟的球门呢?要是穆勒不被换下场呢?要是里贝里没拉伤呢?要是罗本点球进了呢?要是小猪点球进了呢?要是诺伊尔扑出了德罗巴的点球呢?要是……?只要有一个可能性发生,捧杯的就一定是我们。 然而这样的假设连安慰都给不了我。失望了太多次,除非亲眼看到胜利,其他任何都不敢相信。99年在最后一刻被硬生生夺走奖杯,10年耻辱地败给国米,今天,昨日重现。70年代的辉煌已经越来越远,11年前的登顶也是昙花一现。在这样一个给我们以最大希望的时间节点上,几乎都可以用手摸到胜利的光环,我们狠狠地摔了下来。所以就这样吧,我不再选择希望,但我依旧相信。 这是我们11年来距离胜利最近的一次,而这样的机会也不会在近期再次出现。好在第二不会永远被人记住,所以这种强烈的伤心和失望以及耻辱感也不会持续太久,它们消失之日,便是我们重新开始之时。历史记不住的第二,当事者却永远会记得。但愿我们不会再等太久,只要我们永不放弃,同时抛弃任何可以带给我们喜悦的希望。 欧冠之前看到了布莱希特和萨尼奥尔,他们都老了。21岁的拉姆变成了30,绍尔狮王早都走了,布特去当青训队教练了……毫无感觉地,这么多年过去了,拜仁几乎完成了大换血。只是我一直守在屏幕前,坚守着那些永远不变的东西。几天前包子说起,什么时候能把日子过得像什么都有一样,波澜不惊地到欧洲溜个弯儿,不顾一切地飞来专程看球。当这些玫瑰色的画面变成现实时,我是否还有现在的热情和坚守呢?我是否还能做到不顾一切?甚至于多年以后,我还能不能叫出每个球员的名字,认出他们的脸呢?做拜仁球迷的这些年,我慢慢学会了悲观地去面对每一场比赛,因此每一次的赢球都会令我狂喜,无论是欧冠还是无足轻重的一次友谊赛。跟随拜仁,就是在体验真实的生活。抱有多大的希望,就会摔得多惨。 作为仁迷,真的没法喊口号,当你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的时候。但我们依然在这里,高山低谷,与君同在。

「怕」的自我戏剧化

Posted: 2nd August 2011 by Jiang Helen in 未分类

一个人在屋里睡觉迷迷糊糊的时候,闹铃响了还是很困,立刻改成懒人模式。在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有人敲门。初听敲门声,以为在梦里,于是没有任何反应,也不起身。但是耳朵却比任何时候都立得直。心里想着就算真的有人敲门,也不从床上爬下去应门,就让敲门人觉得屋里没人,放弃而归。但是这敲门的瞬间真的让半梦半醒的人惊吓的睡意减少了一半。 为了增加观众的理解,有必要把睡觉人的睡觉环境顺带介绍一下。不是宾馆舒舒服服的标间,家居房更是别想,而是12平的小黑屋,四个上床下桌的组合床,拉着窗帘,一个摇头扇在天花板开到最大,原本住着四个人,三个人会离开一段时间,就住着睡觉人自己了。于是整个小黑屋就变成了一个藏身的场所,甚至贩毒做二道贩子也不会有人知悉的秘密地点。睡觉人的小小的心在这小黑屋里膨胀到最大,没独自拥有过什么,但至少暂时拥有这个小黑屋。 睡觉人午睡原本是件临时起意的事情。刚刚说到有人敲门,估计多半是幻觉,于是翻个身继续睡剩下的几分钟。其实最怕的并非敲门声,而是钥匙碰撞的声音。这说明闯入者有钥匙,而且闯入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闯入者,而是熟悉的人,是屋里其他的人,有权利和他共享小黑屋的人。他的恐惧来源于,对方不按规矩出牌,说好了走了怎么又他妈的回来了。他的下意识是大脑赶紧从半睡半醒状态回来好好想想看看自己在干什么是不是在干着见不得人的蠢事,当大脑意识到自己在睡觉的时候,心里的那种恐慌暂时减轻了一点点。 这钥匙碰撞声隐隐约约,可能是开锁的人蹑手蹑脚在调整着拿钥匙的方向;声音的悉悉索索可能是以极为缓慢的速度插入钥匙孔里,仿佛插的越慢声音越小。门锁转动的声音同样慢的不能再慢,加之睡觉人迷糊时脑子里的噪音,终究没有被听见。 不知过了多久,秒针也许就是走了一圈,睡觉人终于起身,因为敲门声和钥匙声带来的恐慌让他已经无法继续入眠,被子和枕头带来的薄厚不一的安全感已经荡然无存。门突然不重不轻地拍了一下,是风?骤然起身,关闹表,却稀里糊涂地关了机。向下面一看,旁边的桌子貌似开着灯。 那一刻,睡觉人汗毛直立,怕到极点。

支教手记 7/21

Posted: 2nd August 2011 by Jiang Helen in 未分类

2011/7/21 13:05 本来原定的上午半个小时的orientation进行了2个多小时。 学生们真的是无与伦比的可爱。这种纯真的世界真的真的久违了。那种洋溢在脸上的自然的笑容,拿同学找乐的调皮,回答问题的羞涩和紧张,似乎都离我那么远了,但瞬间的接触却让我发现了自己身上残存的孩子气。至少那一遍遍的解释和重复不会让我觉得烦心,至少在每个文静的小孩儿还有淘气包的身上我都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上午的orientation我、多丽丝、杨君荷先介绍了自己,然后进行了debate的demo,让孩子们现场出题目。接下来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和他们玩了两个游戏:猜单词吊小人儿和单词接龙,错误的要问我们一个问题。活动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互相了解,更多的是让学生们开始养成一种问问题的习惯,而不仅仅接受所谓的「知识」和「信息」。这和我要在课上讲的critical thinking也有很大的联系。在县城的小孩子们眼界相对比较狭小,因此,从信息的输入上就和城市的学生差了一大截,因此如果完全是靠接受知识来赶上城市的学生,似乎是一个没有办法实现的梦。因此更多的,是靠激发学生内心的东西,让他们自己思考更多,用现有的知识来自己发散,从而填充视野的空白。更多的审视自己的内心,总结自己的知识,运用自己的思维,这些才是更需要加强的,只有critical thinking会让内心和外界达到完美的平衡。 孩子们问了我们很多个人的问题,还有很多关于北京,关于北外和关于外面世界的问题。作为初中生的他们,也喜欢明星,充满着对大学的好奇,还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是让人振奋的。真的。在一个偏远的县城里,我依旧看到了希望。 2011/7/21 19:34 可能到离开的时候我真的舍不得这些学生了。 从来没想到学生会这样支持我的课堂教学,从来没想到学生真的会喜欢我。其实真的,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只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他们做好互动,再难的概念他们也会理解。世界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刚刚学生们成群结队地去观看芒果节的文艺演出了。在路上碰到了86班的学生们,他们嬉笑着和我打招呼,问我,日语中的「我爱你」怎么说啊,还问,老师不和我们一起去啦?我真的超级感动。这些学生们真的太可爱了,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谓「将心比心」吧,我教他们的时候用最大的努力,怀着一种想要改变哪怕一个学生的态度。在讲完课离开教室的时候,第一排的一个男生坐在位子上用我听不太懂的带着广西方言的普通话说,老师你别走啦,就在我们班教吧。还有同学在下面喊,老师留在这里吧,很有前途哒。想起这些片段,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无论身处什么环境,这种情感的流露确实是最好的回报。现在,孩子们都去看表演了,校园里空荡荡,我心里也空荡荡,这些孩子的存在多美好。 在课上我主要讲了两件事:critical thinking (nothing is absolutely true/ follow your own voice)和live up your dream.设定的主题是You Got A Dream, You Got To Protect It.其实我整个课程的基础或者核心思想就是critical thinking.以我的经验来看,在初中的时候告诉他们思考的方式是再好不过的时机。回想我初中时那种对老师的言听计从,不加判断的思维,一直跟随我到高二,虽然是很乖学习很好的孩子,但是头脑依旧空白。因为没有自己审视事物、判断事物的能力,没有多想一步的冲动,不是因为我没有那种能力,而是单纯因为没有人告诉我需要这样做,没有人告诉我今后的路需要的不是言听计从,而是独立思考。幸好,在高二的时候我看了一部电影,改变了我成长轨迹的电影《死亡诗社》,这也是我要在第三天要给孩子们看的电影。我终于明白,follow your own heart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讲能在自己迷茫的时候,迷茫得只能以极端方式反叛的时候告诉他们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如何坚持自己所爱,不盲目跟随主流是多么地重要。因此,我希望能做像Keating一样的引导者,让学生了解批判性思维,了解独立思考。它和梦想的联系是,我要思考自己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我到底要什么?名和利?还是别的?同时坚持自己的梦想也需要批判性思维,我可以做什么样的事,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能不能坚持直到梦想实现。 课堂上有几件事我记得非常深。我观察到一个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男生一直认真地听我的课,但是一个字都没有记录,但我可以感觉到他的头脑在和我一起转动。下午第二节课我问What’s your dream的时候,他主动站起来说,「I want to be a policeman.」这个男生真的不简单,我的直觉告诉我,他是一个思考者,一个心中有数但不善表达的孩子。我有种感觉,就是我的话他听了进去,他感觉到了我想传达给他们的讯息,传达给他们的value.还有一个男生,坐在教室中间,记录非常认真,从他的眼中我可以看到强烈的求知欲。他的英语在班里算是不错的了。另外一个学生,就是希望我带班的那个男生,是一个喜欢表达感情表达想法的人,我感觉到他的灵魂十分的自由,他接受我所讲应该是最快的,回应也比一般学生快一些。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些学生注入了很多感情,即使我以前经常在辩论训练营给其他学生讲课,我也没有过这种感情联系。也许是因为这些学生的纯净吸引着我,他们的感情流露的最为真诚,没有城市的乌烟瘴气和面具的遮掩,没有为了奖项争名逐利的躁动,有的只是透明的灵魂。无论有没有求知欲,无论爱上课与否,他们真实的一面完全的展现在我面前,我对这种真实感到亲切与久违。可能也是因为他们年轻,年轻的他们束缚在小城,但可以感觉到他们在找寻更加广阔的空间,寻找可以贴合社会并融合梦想的途径。终于开始有些明白为什么一些精英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去偏远地区支教,去环境恶劣的地方教孩子们,因为这些孩子们值得教,不能因为他们生长的环境不好就放弃他们,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是非常有潜质的学生,也许他们所说的希望成为工程师、科学家、警察的梦想全会实现,也许他们真的能有一天环游世界。

支教手记 7/20

Posted: 25th July 2011 by Jiang Helen in 未分类

2011/7/20 17:20 已经在宿舍坐定,等待吃饭。 田东四中已经打了下课铃,学生们蜂拥而出。操场上,成群结队地走来走去。宿舍的窗户是没有纱窗和帘子的,于是异常通透。刚刚,两个小姑娘走过我们的窗前,停下向里看。当看到我也注视着她们的时候,她们有点紧张地笑着说:「老师好。」外面是初中男生特有的互相嬉闹的声音,夹杂着我无法听懂的方言。 也许会有一种被展览的感觉,但在这里,积极的心情胜过了一切。田东并非最贫困的县城,田东四中也绝非条件最恶劣的学校。就在我刚刚把水桶盛满水冲厕所之后,我就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说不上舒适,毕竟来这里不是为了享受;也说不上恶劣,毕竟有水有电扇。所以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真的没有。 宿舍的情况有必要记录一下。10人的上下床,后面连接着独立的盥洗水池和两个小厕所。洗澡要用桶浇身上,冲厕所也要用桶冲。倏然间有种到了60年代的台湾的感觉。天很闷很热,高大的椰树被充沛的水蒸气环绕着。 下午去看了看学生的教室。不知道算好还是算坏。有三间多媒体教室,容纳100多人,其他的都是四五十人的教室,破破烂烂的木头书桌和与其配套的凳子。在副校长办公室里看到了学校的招生宣传广告,上面罗列了一些数据,升学率与其他学校的对比等等。294个学生中有133个学生考上了高中,算是田东县的骄傲了。这个年龄的学生性格叛逆,难管教,所以我们的课堂可能会如哄闹的公园,或充满了学生各种挑战「权威」的问题。这些都不是最难以应对的,最难的是被应试教育僵化了的沉默的课堂。 2011-7-20 22:29 刚从9人小组会议回到宿舍。课程时间已商定完毕,每个人6课时,带两个班。我的安排是明天下午带三班,后天六班,休息一天,然后接着带三班和六班。 学生和我们住在一个宿舍楼,在我们开会的时候,就有走过路过向我们屋里面探视的学生。他们对我们有多好奇,我们可以想象,但对我们的到来,他们有的并不是兴奋和单纯的好奇,而是怨念和猎奇的心理。据校长说他们放了10天的假,然后为了我们的支教活动特意被调回学校配合我们继续进行十几天的学习,同时可以想象的是老师的威逼利诱和压制,无所谓学生的个人意愿生拉硬拽回学校。大棒之外是胡萝卜的诱惑,我们来之前这里的老师把我们描述成有着外交官和翻译家潜质的精英,甚至在对外交官和翻译家没有概念的县城高中初中生的眼中,我们就是外交官和翻译家。老师们希望把我们捧上天,这样可以利用所谓「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对于这种方法所起到的效用我们先放在一旁,会不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也暂且不表,单单是这样一种激励方式,就可以看出老师的无可奈何,甚至有一丝绝望在其中。他们绝望地寻求外界力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种对应试教育无可奈何的顺从。他们甚至承认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无用性,作为英语工作者,也只能在应试的大环境下寻找一个实用和兴趣的折中点,而兴趣培育者的角色并不适于老师来担任,因为提升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带来的便是对应试的放松,而哪怕一点点的放松,便会对这种高压竞争体制下的学生产生漫延式影响,甚至威胁到老师在这个体制下权威的角色。所以兴趣培育者只能是除老师之外的人,而且要在无关痛痒的寒暑假进行。然而我们真的能扭转这一切么。过高的期望就像过剩的欢迎晚餐,看起来太丰富,让人不得不思考:到底为了什么?

你们对我太好 叫我如何回报

Posted: 17th May 2011 by Jiang Helen in 未分类

本来昨晚就想写的。一打开白白的word就困了。今天打开想要继续昨晚的写,突然发现原来昨天的保存文件也是空白。可能想要记下来的太多,都不知道从哪里记起好。就把那些琐碎的片段梳理一下吧,看看能不能让原貌自动地呈现呢。 本来听说FLTRP是个非常严肃的事情。全国各地的人轰轰烈烈地到一个地方,要么壮烈地晋级,要么壮烈地牺牲。但是这届外研社杯于我却变成了开开心心的度假。Michael,Hugh和Michelle的各种笑点构成了这次比赛的主线。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没有你们就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太奇妙了。让我不停地想上辈子积了多少德行,才能碰到这样美好的人事。  生日是在大兴外研社过的。令我惊喜地是N竟然从大老远地跑来了。还带来了蛋糕和照片簿。上面满满的是我们一起走过的地方和精致的旁白。我们的老地方,走过太多次都不再留意的地方,想过多少次却没进去的地方。都在上面。N说:「我没什么优点,就是记性好,可惜都是这些小到不能再小的小事。」谢谢N精准地记得那些我总会记错的小事。其实,大事小事,真的有分界么。【世界纷纷扰扰喧喧闹闹什么是真实,就算庸庸碌碌匆匆忙忙活过一辈子,也要全心守护你最小的事】也许过段时间会很久不见,但那些老地方已经留下了我们的影子啦。还记得故宫的后门么,灭哈哈。  Preliminary Round每辩完一场,Michael就会迫不及待地要看视频,然后特别开心地做着各种critique (省略万字不表)。笑点特别低,所以笑的特别起劲。于是无论是走路还是吃饭,两腮都笑能笑得抽筋。夜里11点,我们和M&M到对面的不干不净新疆餐馆吃串;每天的自助餐之后,顺手牵羊出几个杯子刷牙用;夜里2点,说到第三遍argument的时候脑子早就睡着了;Michael被我们起名叫做penkiller;每次motion release之前坐在第一排前面的地上,聊大天,等motion; 惊叹Michael在BA thesis提交的前一天大补特补但还是按部就班地吃吃喝喝开玩笑当judge;breaking night的tianglish…谢谢Michael这些天让我们一直乐着过,哪怕停步在semi,你让我们记住的不是怨念和失落,而是这些日子本身。THX Michael & Hugh, thx for letting me know winning is not a big deal.  第一次觉得smuggle是一件特别有理的事。做的胸怀坦荡荡。因为是给Hugh和Michelle smuggle。背着两个包,装了两个饭盒,动作从“笨贼一箩筐”做到了“熟能生巧”。Hugh这么远地跑来做我们坚强的后盾,却没有地方睡觉,没有卡吃饭,晚上来,转天回,然后早上6点20起,再来。吃饭靠我们smuggle,睡觉打地铺;起得比我们早,睡的比我们晚…给我们打气,安慰我们,帮我们训练…就算把餐厅所有的饭都smuggle掉,把最软的床垫都用来铺,就能回报了么?N说,这么好的人做这些事的时候就根本不想着回报吧。很多时候想来想去,心里还是很酸啊。那天晚上去打乒乓球,Hugh打的不要太好,欢乐的一晚,Michael和Hugh和我们打的时候自动放水,Michelle学Hugh的professor style学的不亦乐乎。我当时坐在沙发上乱想,这些平凡的瞬间需要我用多长时间去忘记呢。  两年了,我却觉得已经好久好久了。我们搭档了好久好久了。很少有像我们这样固定的par,是吧。我们交集真的好多,多到已经觉得很多事情合作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了。BP这条路不是很好走,说句真心话。我曾经真的想就一走了之,但还是没有忍心。我们共同经历过开心和失落,共同咒骂过裁判,共同去过了澳门、西安、杭州还有北京的各个高校。我们见过那么多共同的风景,我怎么舍得丢掉这一切?Doris,谢谢你和我走过这么长的一条路,这条路比想象的要长的多啊。  还有更多的碎片:M&M在电梯里练习Tianglish;8个胳膊肘撑在地上看friends;Michael, Hugh, Michelle陪我们一直到颁奖仪式;四个人坐在康乐中心外面的台阶上吃过剩的金凤呈祥……我只觉得上天给予我的美好太多,让我一直愧疚不已。你们对我太好太好,让我如何去回报啊。

三月十三日

Posted: 15th March 2011 by Jiang Helen in 未分类

当你沉浸在难过的情绪中难以自拔,想瞬时飞奔回令你内心颤抖的地方,此时的情绪一旦开闸,便会倾泻而下,毫无断点。你想就这样抛弃身后所有的事,丢掉身上所有的重担,飞奔,就这样跑到你想回到的地方,你想见的人面前。就在情绪即将攀登到顶峰,你就要起身行动之际,那些重担又闪过你眼前,不去做完它们的后果也倏然出现,还有与此联系得更远的、抓不住的将来。你的心慢慢下沉,沉到比原来还低的位置。这一腔情绪只化为你想要给那地方的那个人发个短信的愿望,打开手机,却没有信号。你用力地甩它,放在空中不同的位置,与此同时把要写给那个人的短信都想好了。把手机放到口袋里,再拿出来,终于有信号了。可这种冲动和想好的短信也像刚被放入有洞的口袋,再找不到了。 【Republic 】Book Four When a man is overpowered by the desires against the dictates of his reason, he reviles himself, and resents the violence thus exerted within him, and that in this struggle of contending parties, the spirit sides with the reason. Isn’t it sad?

九月

Posted: 22nd February 2011 by Jiang Helen in 未分类

如果说一切都不会有结果,你还会去奋力飞蛾扑火么。 最近心里太乱,想要写点儿什么却总也理不出清楚的头绪。各种事情纷纷杂杂,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是却什么也没有做。还是被情绪牢牢地套住了,出不来。不想做一个十分self-conscious的人,把别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对你做的每一个表情都当成十分重要的事情细细琢磨。也许这样是因为那个人对你很重要,虽然你从来不把这当回事儿。但难过的是,也许还没有等到你意识到这个人的重要性,ta就走了,ta等不了你这么久。这样其实也好,把痛苦留给别人,你自己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对劲。最难过的莫过于,那意识到的时刻和决定放弃的时刻恰巧同时,于是,ta不再难过,你却很难过,而这时,你想找个人陪你难过都不在可能,因为那个可以陪你这样做的人已经选择逃离。就剩下你孤单一人,除了承受世事的诸多无奈和乱糟糟之外,还要忍住这你从未觉得会使你难过的苦痛。你会愧疚,你会同时感觉伤害别人和被伤害。但你别无他法,过去的时间也只能是过去时。这时你期盼着,ta哪怕只给你留一个字的言,发一个字的短信都会使你内心重归平静。但这些期盼都是徒劳。你只能慢慢等着这消极的情绪和包围你的苦痛随着时间慢慢被磨平。 这是你伤害过别人的报应。明知没有未来,还是飞蛾扑火,得来的就是这一团团在心里纠缠不清,又无法变成眼泪流出来的浑浊体。 最近听许巍,那些歌词就能瞬间将你喉咙里哽咽很久但却无法释放的能量一下子喷薄而出,但又并不歇斯底里。【很多事来不及思考,就这样发生了。让它自然地来吧,让它悄然地去吧】也许这些等待放弃以及它们所引发的愧疚,就是这么回事儿。都有关于时间的把握,还有就是,时间太强大了,没有人能不被时间磨得平平的。